跳到主要內容

心靈文選 / 各期心靈文選文章 / 110學年度第2學期各期心靈文選文章 / 心靈文選(115)先別說愛,光是讓孩子活著,對某些父母來說都有困難

心靈文選(115先別說愛,光是讓孩子活著,對某些父母來說都有困難

    台灣的社會需要織就一張更好而完整的兒少保護網絡,保護兒少不能只有社工或醫療人員,而是整個政府與社會要動起來,包括警政、司法、教育、社區系統等,甚至每一位民眾都可以是接住孩子的捕手,透過不同專業的參與、合作,我們的兒少保護網才能不漏接孩子。

織就綿密的兒少保護網,少不了你的參與

    在兒童加護病房工作超過二十年,從前,覺得每位家長應該都很愛小孩,看小孩白胖胖的臉蛋,多麼惹人憐愛,為人父母者應該都非常疼惜自己的孩子。

    踏入兒少保護醫療領域之後,我對於親子關係、對於人性的想法不再那麼理所當然,因為我慢慢發覺有些人生養小孩的動機、做法,與一般人所理解的常識、共識相去甚遠,有些照顧者會隱瞞真相、欺騙醫護;有些對於發生在家裡、沒有外人看到的事,描述得避重就輕。在醫院裡看到孩子被「人」傷得這麼深,甚至讓我把「照顧」的標準拉得很低——先別說多愛孩子,只要他們最基本的照顧就好、讓孩子活著就好,即使如此,很多照顧者卻連做到這樣都有困難。

    兒少保護工作需要主責單位、更需要整合兒少保護的議題,很容易因為未成年者沒有選票而遭到忽視,只有兒虐案件發生時,輿論沸騰之際,才會受到注目,但平時真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而為兒少發聲。

    童常被視為大人的附屬品,很多該落實的政策,積極推動的力量不足。過去在行政院,設有專門的「兒童局」,那是許多人奮鬥多年促成的專責單位,後來在政府組織改造的過程中熄燈,併入新成立的「衛生福利部」,相關人力打散到不同的下轄單位,實則變成沒有主責單位,大家都只做一部分。還好衛生福利部2013年成立時,第一任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的司長陳快樂,即是兒童精神科醫生,她非常關心兒少保護議題,於是就找了幾位關心兒童醫療的醫生,我當時也有機會一起參與,大家在會議中討論該為受虐和疏忽照顧的孩子能多做些什麼、資源夠不夠、下一步怎麼做,我覺得那是一場對現行兒少保護醫療工作很重要的奠基會議。

    早期我們兒科醫生發現疑似兒虐個案,能做的就是通報「113」,再由家防中心進行後續處理。可是我看過非常多的例子,不知道為什麼沒能及時接住孩子,有些一開始就沒有被發現、被通報,當然無從處理。但有些案例是已經通報了,還是無法保護孩子,受虐兒少的數量並沒有因為通報了而減少。大家都在努力,但沒有打中要害,那個要害是去改變孩子受照顧的模式跟環境,不只是告訴照顧者「不要打」,要從「幫忙」的角度,去改變那個家庭。

受虐兒承受的是一輩子的創傷

    受虐兒除了看得見的身體傷痕,更令我關注的是那些埋在心底、看不見的傷,對這些孩子來說,那是生命難以承受之重,也許一生都要與其童年的創傷經歷搏鬥。

    孩子受虐時年紀小,無法清晰辨識、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等到孩子成熟到能陳述自己的心理狀態,或旁人發覺其行為異常時,往往已經太遲。在兒少保護資源投入不夠的現實下,台灣的受虐兒很多只能靠自己「療傷」,有的孩子的心理韌性強大,有辦法自我修復,而有些則需要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協助,例如長期陪伴的社工、值得信賴的親友支撐著孩子。多數的孩子沒有這麼幸運,往往在結案以後,一扇一扇門窗陸續關上,孩子回歸到原來的照顧環境,可是那環境仍然沒有準備好。我們常聽到照顧者說「我保證不會再打小孩」,但他自己可能就是從小被打到大,只會這一招,沒有學過、看過別的正向教養方式,如果無法積極幫忙這樣的家庭,誰能保證沒有下一次?

    人沒有這麼容易改變,不可能透過幾堂的親職課程就學會正向教養,也無法單憑幾次的心理治療就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性格。在兒少保護醫療現場,我們常接到反覆受虐的孩子,我們拚命的救,但孩子不斷被打,最後有時依然無法避免受虐致死的遺憾,那麼我們那麼努力的真正效果在哪裡呢?

不夠綿密、堅實的保護網,會漏接孩子

    台灣的社會需要織就一張更好而完整的兒少保護網絡,保護兒少不能只有社工或醫療人員,而是整個政府與社會要動起來,包括警政、司法、教育、社區系統等,甚至每一位民眾都可以是接住孩子的捕手,透過不同專業的參與、合作,我們的兒少保護網才能不漏接孩子。

    有人曾問我:「呂醫生,看到一次次被救回的孩子,最後到你手上卻還是被打死,你怎麼有辦法一直做這個工作呢?」我記得當時的回答:「我們就是盡力做我們能做的事。」以,我相信你和我一樣,都能為兒少保護工作盡一份力

兒少保護醫療不能只是「專案」計畫,需要永續

    目前已在幾個大型教學醫院中設有兒少保護醫療中心,當政府有這筆專案預算時,就能支持中心的運作,但前幾年這幾個兒少保護醫療中心曾經中斷過,而我所屬的台大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在即使政府沒有專案預算的支持下,我們仍然想辦法維持運作,一直沒有中斷。

    而不論是陪伴受虐兒,或是要輔導施虐者學會正向教養,都像是一場馬拉松,需要很長的時間才看得到家庭的改變,所以,我很希望整個兒少保護醫療不再只是專案型的架構,有錢才做,沒錢就割捨。保護兒少需要各種專業,每一種專業的經驗更需要被傳承,面對兒少保護的通報,更不能只有是否要帶走孩子的思維,而是從積極幫助一個家庭的角度思考,協助照顧者擁有正向教養、建立幸福家庭的能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安心的長大。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仍試著分享兒少保護醫療工作一路走來的觀察,即使微小如蚍蜉撼樹,仍期待成為推進、改變制度的力量,也期待你讓站出來一起關心與支持兒少保護工作。

 

                          文章來源:親子天下/台大醫院小兒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 呂立

消息公佈欄

youtube
跳至網頁頂部